刀郎新歌被指嘲讽多位知名歌手,律师:如最终指向特定人员或侵权
近日,歌手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一经推出,在多个音乐榜单中登顶。
《罗刹海市》因与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故事同名,不少网友查阅典籍,逐字逐句将歌词进行分析。
一时间,各个版本的解读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罗刹海市》是在抨击华语乐坛的“虚假繁荣”,亦或是暗讽当前“以丑为美”的现象;也有网友认为,《罗刹海市》是刀郎的一次回击,歌词内涵了某音乐综艺,以及多位曾对刀郎进行过负面评论的知名歌手。“我以为刀郎封刀了,实际上是在磨刀。”
【资料图】
更有网友将歌词中的“马户”、“又鸟”等词语,与几位知名歌手的名字对应,并进行解读。截至记者发稿时,其中一位歌手在抖音平台的一条近期视频,评论已达到337.5万,《罗刹海市》在评论区里反复被提及。
目前,事件中的多方均未作出回应。热闹背后,有人疑惑,《罗刹海市》歌曲与各种“解读”爆火了,会不会构成侵权?
对此,北京市中闻(长沙)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凯表示,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的社会评价。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的名誉权。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诽谤是指故意捏造虚假事实或引用虚假事实并进行不当评论因而导致他人社会评价降低的行为。侮辱是指以暴力或语言的方式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
一般情况下,侵权行为人实施的侵权行为必须指向特定、明确的主体。但是,“含沙射影”、“指桑骂槐”在一定情况下,并不要求毁损性陈述指名道姓,只要能证明在特定情况下,具有特定知识背景的人有理由相信该陈述针对的对象是受害人即可。
具体到本事件,在分析判断《罗刹海市》的歌词的指向性时,首先要看该歌词所表述的指向是“特指”还是“泛指”,是“明指”还是“暗指”;其次,要考虑该歌词受众在受领的信息是否具有理解上的确定性或对应性。如果通过综合考虑《罗刹海市》的歌词与第三人受领理解的指向最终是指向特定人员的话,则可能构成侵权。
网友的评论,如果不存在侮辱、诽谤等贬低人格、毁损名誉的内容,也不存在恶意诋毁某歌手的主观故意,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构成侵权。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权利为本位的社会,权利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然而,任何权利的行使都存在一定的边界,权利的无限扩张必然导致垄断的产生,因此对于权利进行合理的限制显得尤为必要。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即使不存在任何影射的侵权行为,但客观上确实会导致某歌手等人社会评价的降低,各方理应积极沟通、克制言行,以消弭争议、达成共识。
潇湘晨报记者周凌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