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学校
文丨吴桂元
每当走近老屋学校,“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格外耀眼,不由让我回到了从前那个年少的时代,那个有着许多美好回忆的年代。母校老屋学校,是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孩童成长为一个少年的地方。
(资料图片)
还记得小学五年级获得了一次奖励的机会,班上三人去乡政府领奖,那是年少时第一次激动无比的日子。前去领奖的过程,至今记忆犹新。那个时候的洞阳乡政府在枫浆桥,步行去需半个多小时。在古代,枫浆桥是驿站,是一个交通枢纽,后来也就成了老百姓摆摊设点做生意的好地方。日复一日,枫浆桥成了附近有名的集镇,四面八方的人流,都往此处汇集,繁荣景象可见一斑。领奖归来,和同学们讲起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津津乐道,被羡慕不已,也更激发了我学习的热情。
老屋学校始建于1972年,是一个合围式的学校,坐西朝东。从正门进去,有两层楼,空心红砖,青色瓦,二楼左右各有一间教室、一间小屋。中间是一个大舞台,木板结构,走在上面“咯吱咯吱”作响。南北两边都是教室和老师的宿舍,西边则是一个大礼堂,可容纳几百人。
学校中间,有一个约2000平方米的露天大广场,遇到大的节日和庆典时,学生分列式站在大广场上,聆听校长的讲话。在学校出大门的左上方,还修建了一个篮球场,是我下课回家前必去的地方,经常在此弄得满身黄泥——在那个年代,黄土底子的篮球场,就是一块较为平整的场地而已。
说起大舞台,我想起了一件事,那是在夏至后的一个放学的傍晚。我叫了几个同学到小学附近鱼塘洗冷水澡。当我们洗得正欢时,班主任老师出现了。当时的班主任是周凤英老师,当她闻讯赶到我们游泳的地方时,严肃地呵斥我们立即上岸。由于怕挨批评,我们抱起衣裤就往家里跑,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赤身裸体地奔跑。第二天,我登上“大舞台”,向全体老师和同学们做深刻检讨……
遭此“舞台待遇”后,我彻底反省了自己淡薄的安全意识。长大后,见到了很多因溺水而导致生命逝去的事情,才明白周凤英老师关爱的“真切”。为了教育事业,老师们一辈子扎根在乡村,用尽她们的智慧与青春,从这样一个一个小细节出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护佑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老师为我们忙碌的身影,永远刻印在我的记忆里。有一次我去长沙办事,行至高速路口加油站时,看到两位老人背着包裹步履蹒跚地往前走。仅一眼,我就觉得是老师,停下车一看,果然是我敬爱的周凤英老师和苏飞鸾老师。我立即把他们迎上车,送他们回家。一问,才知道他们为了不麻烦自己的孩子,也不麻烦他们的学生和乡邻,便从市里坐公交车到洞阳,再走路回家。多么敬爱的老师,他们的为人,永远保持着一种崇高的优秀品质与朴实的人格魅力。
在老屋学校上学期间,我有多位要好的同学,其中有两个特别要好的。一位是苏光辉,他的家在我上学的必经之路上,两人便经常相约一起上下学。他的家庭条件不怎么好,父母亲在他年幼时相继离去,几兄妹相依为命。但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苏光辉自强不息,奋力拼搏,成为一个优秀的军人,为了祖国国防建设贡献了自已的青春。我与他虽不是兄弟但胜似兄弟,一起长大、一起努力,这一切都源于老屋学校启蒙教育的结果。
另一位,是来自原洞阳村的同学周国旗。初中阶段,只要一放假,他就会领着我去他外婆家。外婆和蔼和亲,慈眉善目,要么做好吃的给我俩,要么就讲故事,讲得最多的正是革命故事,我俩听得津津有味。也就是在这种熏陶下,我俩立志要参军,要报效国家,做一个真正的“英雄”。1984年,周国旗报名参军,并顺利入伍,而我也在第二年如愿以偿。
当年洗冷水澡的地方,现在已是洞阳中学的所在地。2012年,在洞阳镇政府的重视下,建设了一座智慧型的洞阳中学,并于2013年秋季投入使用。那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偌大的操场、篮球场……洞阳中学从一个普通的乡村中学,逐渐成长为一所有实力的初级中学。“学会关心,学会生存”,这里不仅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更是一个学做人、学做事的的好地方。
老屋学校与洞阳中学毗邻,走路五分钟就到。昔日的老屋学校,已被日月星辰所代替,珍藏在我们的记忆里。遵循科学整合,部分职能转移到其他学校,一部分留给现在的洞阳中学。老屋学校于2007年正式停用,它已老,终于可以休养生息。而今的洞阳中学,则如一个青壮小伙,承载着历史使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输送给全市各类高中学校。
每当回到家乡,看到老屋学校,看到老屋学校前方那一栋栋民屋,记忆便会疯长,重新回到那个有着无限生命力的少年时代。老屋学校,您在我心中永远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