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未来兽医守护“鸟中大熊猫”,助力朱鹮野外种群繁衍发展

发布时间:2023-08-21 08:15:38 来源:钱江晚报


(资料图)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陈胜伟

“朱鹮,素有‘鸟中大熊猫’的称号,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危物种。今年暑假,我们有幸在下渚湖南方朱鹮人工繁育基地进行考察、调研以及实习,能够随疫病监测人员进行朱鹮的日常监护、笼舍清理以及疫病监测。在这里实习,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的专业技能和劳动素养,而且让我们在实践中为朱鹮野外种群繁衍发展助力。”说起近一个月在德清县朱鹮抢救保护基地的实习情况,浙江农林大学动物医学201班容彬翔自豪地说。

朱鹮是世界上最濒危鸟类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生物界的“活化石”。德清县朱鹮抢救保护基地为中国南方朱鹮野外种群重建与异地重建的发源地,人工繁育种群现有761只,也是全球最大的朱鹮人工繁育种源基地。为更好的参与救护朱鹮工作,助力朱鹮野外种群繁衍发展,今年暑假,浙江农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组织了9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进驻德清县朱鹮抢救保护基地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

实习期间,师生充分发挥学科专业技术优势,先后采集了朱鹮新鲜粪便样本150余份,并通过日常监测和实验室检测分析,完成了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提供用药指导;通过鉴定禽流感和新城疫病毒核酸,为疫病预警预报、中国南方朱鹮种群重建提供重要数据。

动物医学201班的徐浩瑜,在实习期间参与了朱鹮的日常饲养管理、科普宣传、监测人员访谈、寻找野生朱鹮栖息地等工作,不仅初步了解到了朱鹮的各种生活习性,也体会到了朱鹮种群复兴的艰巨。他表示,作为一个动物医学专业的学子,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开展动物样本的采集、保存、运送和疫病检测工作,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实践,完成朱鹮疫病监测基础工作,能够为南方朱鹮种群的复兴奉献绵薄之力,感觉很有意义,自己未来也会朝着动物保护方向前进。

“作为兽医领域的研究生,我们在杨永春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学、传统细菌分离鉴定、耐药性分析等技术,对朱鹮肠道微生物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掌握朱鹮肠道细菌的分布于耐药情况,为朱鹮的健康养殖与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尤其能够亲身参与到了野生保护动物的救护工作中,感到无比光荣与自豪。对于个别相对棘手的突发情况,救护过程中有惊无险的感受令人印象深刻,更让我们意识到野生动物救护的重要性与意义,兽医工作者肩上的重量。”该校动科研211班学生季艺深有体会地说。

据介绍,浙江农林大学兽医学科宋厚辉教授团队自2016年以来,一直围绕朱鹮受细菌性、病毒性疫病困扰问题,与德清县朱鹮抢救保护基地展开深度研究。该团队的杨永春副教授表示,当前我国南方朱鹮野外种群重建由人工繁育扩增阶段向全面野外放归阶段转化,对推动我国南方朱鹮野外种群不断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团队一方面探索朱鹮常见肠道病原菌,研发了宏基因组数据可视化及探索分析平台、细菌基因组分析平台2个软著技术,推动组学技术监测疫病;一方面探索制定了“朱鹮疫病检测技术规程 ”、“朱鹮笼舍带鸟消毒技术规程 ”、“中国南方朱鹮人工繁育技术规程”等3个团体标准,以及“野生猛禽和涉禽安全救护技术规程”和“朱鹮人工种群构建及野化训练技术规程”2个省级标准,全面提升朱鹮繁育攻关和养殖技术创新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美行政令是实施经济胁迫和霸凌主义又一明证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所国际经济法室主任、中国法学会WTO法研究会副会长刘敬东

下一篇:最后一页